日系车销量回暖,雷克萨斯实现逆势增长
发布时间:2025-08-05 11:13:09
在中国车市的消费记忆中,被车友们戏称为“日系三剑客”的丰田、本田、日产,曾长期在中国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家用轿车到越野SUV,它们凭借皮实耐用的特质,被冠以“家用之王”的美称,几乎覆盖了消费者的全场景用车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席卷,叠加国产汽车的突飞猛进,这“三剑客”的市场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4年,日系品牌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23-2024年日系品牌在华销量市场情况(数据来源:乘联会和中国新闻网)
日产2024年销量(69.7万辆)为2008年以来最低,本田2024年销量(85.2万辆)为2014年以来最低。日系车整体份额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跌幅(15.2%)较2023年(9.9%)进一步扩大。
图片来源:杭州网
销量滑铁卢:日系车销量持续承压
日系品牌销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车型迭代和新车研发慢成为了其发展的一大阻碍。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对于车辆性能、舒适性、安全性和智能化配置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日系品牌在这方面的动作相对迟缓,未能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和新配置。例如,当市场上众多品牌纷纷推出具有高科技配置的新能源车型时,日系品牌的新能源产品线还不够适应中国市场,更新速度也跟不上节奏。这使得日系品牌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图片来源:一汽丰田
另外,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更是让日系品牌的处境雪上加霜。比亚迪2024年国内销售量为381.7万辆汽车,超日系车企三强同期在华销量的总和,市场份额达16.2%;吉利汽车2024年销量超180万辆旗下吉利、领克品牌在紧凑型SUV、轿车市场挤压了本田CR-V、丰田卡罗拉的部分份额。
新势力品牌同样表现亮眼,理想汽车2024年销量超50万辆,其增程式SUV以大空间、高配置收获很多用户;蔚来通过换电技术和服务体系,年销量突破30万辆;小鹏则以城市NGP智驾功能为核心竞争力,年销量超20万辆,进一步分流了对科技配置敏感的年轻消费者;小米汽车依托小米生态优势,实现人车家智能互联,配备高性能电机与先进智驾辅助,凭借高性价比切入中高端市场,其首款车型SU7便惊艳市场,全年交付量达13.5万辆。这些自主品牌从技术、价格到场景需求全面发力,让日系车的传统优势(如省油、耐用等)不再是年轻消费者的首选。
两年连续下滑后现分化
进入2025年,日系品牌似乎明显出现了销量回暖的迹象。
在燃油车阵营中,凯美瑞、RAV4荣放等当家车型单月销量均破万,堪称顶梁柱。新能源领域也持续发力,一汽丰田批发销量37.38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1.1%;广汽丰田34.47万辆,在去年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仍实现同比2.6%的增长;雷克萨斯更是以超8.5万辆的销量成为进口豪华车中唯一正增长的品牌。
曾被车友亲切称作“日系三剑客”的丰田、本田、日产,正在中国车市经历冰火两重天。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丰田在中国销量83.77万辆,同比增长6.8%,这份成绩得益于其“双管齐下”的策略;东风日产5月环比大增42.34%,主力车型轩逸重回燃油轿车销量榜首。相比之下,本田4月单月销量仅4.37万辆,同比下滑40.8%,连续15个月负增长,颓势未止。
“回暖”关键词:新车+智驾+补贴
这一转变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产品策略的精准调整成为了关键突破口。丰田和日产近年来显著加快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密集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核心需求的新车型。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凭借成熟稳定的技术和均衡的续航表现,在燃油向电动过渡的市场中持续占据优势,“bZ3X”配备了符合中国家庭需求的大尺寸后排座椅,还搭载了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实用功能;日产也明确计划未来几年密集投放更多电动车型,其“N7”同样配备了宽大柔软的零重力座椅,集成了升级后的车机系统,以时尚外观和丰富科技配置精准击中年轻消费群体对潮流感与智能体验的双重诉求。
图片来源:杭州网
进入2025年,丰田率先“双轮驱动”:一方面,凯美瑞、RAV4荣放等燃油车月销持续破万。另一方面,一汽丰田bZ3X、广汽丰田铂智系列密集上市,联手Momenta、华为补齐高阶智驾和车机生态,新能源批发量同比增21.1%。日产则押宝轩逸经典+新车N7的组合:前者官降+补贴最低至7.98万元,后者上市两月收获1.7万辆大定,零重力座椅与升级车机直击年轻家庭痛点。此外,以旧换新政策叠加厂家最高2万元置换补贴,进一步激活存量换购需求。
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已成为衡量汽车优劣的重要标准。日系车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于自主品牌,总的来看,“燃油车尚可,电动车疲软”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在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车市核心赛道的当下,新能源转型对日系车企而言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死存亡的必答题。
同时,终端市场的优惠力度加大,使得丰田、日产等品牌通过终端渠道释放了更具吸引力的让利政策。这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优惠,降低了购车门槛,也减少了价格博弈带来的顾虑,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带动成交量稳步增长。
图片来源:广汽埃安
在市场环境变化层面,尽管新能源汽车仍是市场增长主力,但2025年传统燃油车市场自5月起出现回暖迹象。丰田和日产的部分燃油车型依托长期积累的品牌口碑与产品稳定性,成为燃油车回暖浪潮中的受益者。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量193.8万辆,同比增长13.7%,环比增长10.4%。在燃油轿车领域,日产轩逸以2.86万辆的成绩夺得5月销量冠军,在加大活动优惠力度的同时推出经典款低价车型拓宽用户群体,成效显著。
图片来源:杭州网
另外,政策因素的推动也不容忽视。中国政府推出的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为车市注入活力。丰田等日系品牌迅速响应,将厂商资源与政策红利深度结合,推出针对性促销活动,通过置换补贴、金融优惠等举措,有效激活了存量用户的换购需求,进一步扩大了消费群体。
今年4月1日-5月5日,一汽丰田开启时光焕新计划 图片来源:一汽丰田
但是,并非所有日系品牌都实现了销量回暖。与丰田、日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田。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两款纯电SUV上市后销量惨淡,定价高于同级自主竞品,终端降价2万仍难挽颓势。燃油车方面,CR-V、雅阁虽在降价促销,但面对比亚迪宋、吉利星越L的挤压,份额不断流失。
专家观点:反弹还是反转?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丰田、日产的阶段性回暖得益于“精准补缺口”——在燃油车仍有基盘需求的窗口期,用价格、配置和政策迅速收割订单。“但新能源渗透率已逼近50%,日系能否把短期反弹变成长线反转,关键看接下来两年的纯电平台和本土化智研投入。”
比亚迪、吉利、理想、蔚来、小米等自主品牌已在技术、价格、场景化体验上全面领跑。留给“三剑客”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总结来看,2025年日系品牌销量回暖的态势是一种积极信号,但要重返巅峰仍需跨越多重挑战。面对自主品牌的持续领跑与德系、美系的加速调整,日系品牌唯有深化产品创新、强化本土化研发、补齐智能化短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巩固复苏势头,实现真正的市场回归。
来源:杭州网 作者:马国平 实习生 杭妍璘 编辑:孙丽
微信ID : 杭州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