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0571-85094991    
召回
所在位置: 汽车频道 > 资讯

中央层面首次系统部署!汽车业又迎重磅利好

发布时间:2024-08-12 17:50:12

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意见》还提出,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充(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中国充电联盟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20.9万台。从2023年8月到2024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3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3。

尽管充电基础设施增速明显,但全国范围内布局不均衡,部分居民小区建桩难,以及居民小区的电力扩容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问题依然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充电高峰,特别是快充的充电高峰,与居民用电高峰重叠,尤其是在夏季会增加用电的紧张和调峰的压力。”王青表示,《意见》明确指出了“完善”是方向,所以要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上适度超前,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通过大数据和政策改善,优化并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还可以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异化,引导消费者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充电,以及完善反向充电回馈电网的政策。

“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为解决节假日自驾出行的电动汽车排队充电问题提供帮助。”安庆衡认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绿色转型的基础。

“《意见》中的相关要求,都与汽车智能化等相关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王晓明表示,一方面,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仍需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车辆要电动化,在特定园区等场景也可以实现无人车辆的物流配送,这方面其实已经有企业和地方在进行示范运行。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让车辆走最畅通的道路,不仅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路,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的路径。有研究表明,一辆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动大客车一年可减少约1吨碳排放。

氢能产业链前景看好   

《意见》中对于氢能的发展也作出新的部署,其中既有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要求,也有完善加氢(醇)站等基础设施网络的计划。

统计表明,自2015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1267辆和20740辆。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有加氢站456座,与数量庞大的加油站或充电站相比,依然数量不足。

“氢能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现实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加氢站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安庆衡表示,由于氢能领域技术上至今仍有部分尚未完全突破、以及相关技术应用不成熟等问题,目前主要应用范围是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乘用车相对较少。而加氢站建设的核心难点,是政策依然将氢作为危化品,各项要求十分严苛。所以,按照《意见》所指的方向,未来首先要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大幅提升氢能“制储输用”的安全性,才能为加快应用铺平道路。

令人欣慰的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今,全国已有29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或实施意见,为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也为《意见》相关内容的落地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行业普遍认为,《意见》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王晓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四新”的概念,即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其实是对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特征的准确概括,而且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实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着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也是引领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柱。

“以往十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突破,站上世界领先水平的十年。”付于武表示,按照《意见》提出的目标,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普及的关键十年,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将更为凸显。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汽车产业才能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中国汽车报 作者: 赵建国 编辑:虞舜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