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各路厂商使出浑身解数,拳打脚踢。部分厂商的“花拳绣腿”弄得消费者云里雾里,昏昏然,醒来之后却发现上当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促销”动作背后的伎俩,我们在进行汽车消费时才不至于被动挨宰。下面本报就市场上一些惯用的价格“明降暗升”招数进行解析。
★损招一:加价提车
任何一款新车上市之前,厂家都要对该车的性能、动力、安全等等一系列功能进行大肆宣传或吹嘘,消费者胃口掉起来了,全国各地的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了,这时,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货源开始“紧张”起来。要想提前提车,不但要交订金,而且还得多交比实际车价多出上千甚至高达几万元提车费。在车市降价的大背景下,厂商就这样轻松地赚足了利润。我一直没想明白,居然就真有性急的消费者愿意多出这部分钱买车。
对策:捂紧钱包
理由:如果有人问你“你能接受加价买车吗?”我相信只要头脑稍微有点清醒的人回答肯定是否定的。试想,我们可以一年半载不买车,我们可以打的、赶公交车、骑电摩甚至坐火三轮上班和出行,厂家能熬得住一年不卖车吗?别说一年,一天不卖车他们都稳不起。普通老百姓挣的都是血汗钱,不到最后时刻绝不出手。再说,目前市场上每天都有新车下线、上市,打堆的新车带给我们的选择空间真是太大了,何必要加价买车呢?
★损招二:有价无车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汽车厂家与同行竞争时,老是喜欢用“标杆”二字来做营销,诸如价格标杆、节油标杆、性价比标杆等等。有的厂家甚至拿出自己的某款畅销产品,亮出一个朗朗上口的价格,例如55555、77777、111111等等,并且还给这个代表价格的数字注入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含义。这招果然凑效,价格一出立即哗然一片,聚集了不少眼球,脚都蹲麻了的消费者抱起钱鱼贯而入4S展厅准备下手。
一路小跑到展厅,却发现除了有一张巨幅新价格海报外,并没有实车销售。如果真有较真的消费者,商家先是巧舌如簧地游说其买配置更高的产品,这不等于没降价吗?实在拗不过消费者,商家干脆叫消费者订购,但是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到车,彼此心中也是个未知数。这种有价无车的现象,岂不是在忽悠消费者吗?
对策:沉默不语
理由:这完全就是一次炒作,我真的很想用黄建翔同志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大呼:炒作!炒作!炒作!……但是话到了嘴边我还是硬生生地吞了回去。既然厂家要这般忽悠消费者,我们也有忽悠厂家的权利,任凭厂家叫嚣,我们保持沉默,让他们连吆喝也赚不到,甚至尝尝吃闭门羹的胸闷感觉。不要怕,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损招三:增配加价
为了降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很多汽车厂商用跳“脱衣舞”的办法下调价格,一台原本配置丰富的汽车被减去真皮、中控、方向助力,连ABS、EBD这些家伙都被取下来了,甚至恨不得再取掉两个轮子。被扒得只剩下“内裤”,但它仍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简装版”,这样的车子价格当然便宜,但恐怕没几个人敢买。即使有胆大的人要买,商家也会以各种方法游说消费者添加配置,加了配置肯定价格又上去了,甚至可能比原车的价格还高。这种把配置拆下来再装上去的办法,有点像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最终,精明的厂家以增配加价的办法保持了既得利益。
对策:保持冷静
理由:面对商家的花言巧语,糖衣炮弹,我们切记:冷静,冷静,再冷静。在配置选择问题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只选实用的,别选花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