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动车达300万辆 已经进入汽车社会
坐车出门的人 近一半坐私家车
300万!5月26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这个数字。这是北京进入快速机动化“汽车时代”的标志!如今在北京,每1.46个家庭就拥有1辆小汽车。 有关人士分析北京市小汽车的保有量每天还将以约1000辆的速度增长。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昨天说,300万这个数字既体现了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对城市交通、环境造成新的压力,北京私人小汽车出行量已逼近公共交通,交通出行结构仍需调整、改善。
交通出行结构“公”“私”持平
到去年底,尽管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到30.2%,但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增长更快,达到29.8%。这表明,北京交通出行结构已由“公大私小”变为“公”“私”基本持平。
刘小明说,受机动车持续增长等影响,北京交通运行目前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交通负荷居高不下,每天早高峰由过去的7点半提前到7点,晚高峰交通流量回落时间由19点延长到20点,一些快速路21点时仍然车流滚滚;二是交通拥堵范围由过去的中心城区向周边扩散。
刘小明承认,目前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不占优势,小汽车的平均出行速度虽然不快,但仍然高于公交。他说,过去几年里,北京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幅为公共交通的两倍,导致交通出行结构正朝着不利于节约的方向发展。
刘小明说,预计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561公里,轨道交通日客运量突破80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也将由现在的30%提高到45%以上。
增速 100万,从48年到4年
建国初期,北京只有机动车2300辆。1966年发展到2.8万辆,1978年,机动车拥有量也只有7.7万辆。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到1997年2月,北京市的机动车突破了100万辆,这一过程整整经历了48年。从1997年2月份至2003年8月,仅仅6年半时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完成了第二个100万辆的增长,增长之快超乎想象。
但是,发展的趋势并没有就此止步,相反,而是更加迅速。从第二个100万,到第三个100万,北京用了3年零9个月,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现状 北京城中心仅1/7车辆有车位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在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将另一个事实摆在人们眼前。在北京市四环以内的区域,即便每天只有一半数量的私家车涌入城市中心区,这些车辆和停车位之间的供求比例仍然将近7:1。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发布消息说,今年内将择机出台针对个体交通的管理方案,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主要手段就是减少城中区内停车位的数量,并提高停车费,通过价格杠杆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出行。这将是北京市首次针对私家车出行制定的交通疏堵方案。如果这个方案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剂良方,那么不仅私家车出行顺畅了,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人也一样受益。
“调整城市交通结构除了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另一手要抓的,就是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高小汽车在中心区的使用成本,这样能减少中心区交通的压力。”刘小明说。
后果 堵车和交通污染成为“城市病”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城市里见惯不怪的堵车现象,另一个是交通污染。
堵车和交通污染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厦门市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决定,未来厦门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机动车保有量将实行总量控制。预计到2020年,厦门岛私人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将不高于15%,公共交通系统将成为厦门近一半市民出行的首选,公交出行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之内。
同时另一种危险也在逼近:国外的一项研究指出:汽车造成的交通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3%。,带来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1.7%。。
今年4月20日,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培训仪式上说,汽车尾气和噪声已成为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成了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有关人士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建设,一直以小汽车为中心进行。一些城市为方便车辆通行而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大量修建或拓宽主要为小汽车出行方便而设的城市道路,许多人过多地依赖小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由交通产生的噪声和废气污染与日俱增,城市大多数的空气污染来自机动车的使用,其中小汽车是最大的污染源。
资料显示,2006年底,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已达2925万辆,每年还以10%以上的速度在继续增长。同时,交通能源消耗所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率也在不断增加,当前约占总能耗的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