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电动安全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DENZA腾势电动汽车在今年四月的北京车展上横空出世,引起了业界的轰动。而伴随着掌声的还有疑虑,电动汽车安全已经成了行业人士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经历近四年倾心打造,结合了戴姆勒和比亚迪双方精华的腾势,究竟能否建立市场对电动汽车的信心?我们不妨通过中德研发副总的解读,从腾势千锤百炼的严苛测试过程开始探究。
史维特:腾势是戴姆勒第一辆在德国本土之外从零开始研发的汽车
2010年,现任DENZA腾势德方研发副总裁史维特(Frank Schweickhardt)当时还在北京做奔驰C系和E系的系统研发和本地化工作。接到为腾势底盘设计做支持的任务后,他与来自戴姆勒的第一批18名工程师一起来到深圳坪山的六角大楼,与比亚迪工程师共同探讨腾势的设计并建立了腾势初期的研发团队。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腾势的研发就在德国和深圳两地紧密推进。史维特在德国进行腾势的研发工作,并多次往来于德国和深圳之间。
回忆起公司创立之初,史维特说:“第一次听到腾势这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时,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公司,像一家创业公司。我们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再到高强度测试,经过4年时间的工作,建立了品牌并发布了产品。这真的很有趣,我们不只是在打造一款优秀的汽车,也在建立独特的公司与文化。”
在工作方式上,史维特觉得中国人和德国人非常不同。他对中国同事的印象是非常有活力、积极主动、在快速思考后直接行动。而德国人则习惯于提前思考、制定详细计划,然后付诸行动。他觉得这是很有趣的结合:“这两种工作方式的结合是一个相互优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腾势的文化。现在我们已经不再说戴姆勒工程师和比亚迪工程师,因为我们都是腾势工程师。”
说起腾势的测试,他透露:“我们是在用梅赛德斯-奔驰的经验和技术来测试腾势。”在德国,奔驰有成熟的测试中心和基础设施,装备精良。而在中国,研发团队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腾势需要从头建立这些测试条件,这为初期的测试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最终,研发团队寻找到或者重新建立了理想的设施,并根据腾势的测试要求,开始使用梅赛德斯-奔驰的经验来进行测试。从南方的高温高湿环境,到内蒙古的严寒环境,腾势的高强度测试项目遍布中国各地。
艾凤杰:我们的目标是做一款中国市场最安全的电动汽车
与史维特并肩作战的中方研发副总裁艾凤杰也于2010年加入合资公司,同样从负责底盘开始参与腾势的研发工作。谈到中德双方的合作,他说:“德国同事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他们对技术的执着、认真的态度,哪怕稍微有一点偏差也不行。而汽车是一个讲究团队性的工作,在这几年从陌生到融合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团队是最优秀的。”
腾势是第一款戴姆勒真正在海外研发的车型,合资公司50:50、技术对技术的特性是和其他合资公司相比最大的区别。因为与其它合资公司做海外品牌的国产化不同,腾势真正从零开始,从草图到建模、仿真、出样件,从零部件测试到系统测试、整车测试,走的是一条扎实的正向开发之路。
“我们的目标是做国内市场最安全的一款电动汽车,这是腾势一直在倡导和坚持的。”艾凤杰眼神坚定的表达了他对腾势的品质定位。从实际表现来看,第一款腾势电动汽车没有辜负他们的努力。近期,腾势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试验室,成为第一个按照现有评价规程进行C-NCAP试验并达到5星分数的电动汽车车型。“国内以前没人碰过电动车,因为电动车比较沉,拿到五星非常不容易。”艾凤杰自豪的说。
而测试对于整个汽车研发来说相当于客户,测试团队要从客户的角度对腾势进行一系列严苛甚至无情的“考试”。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车辆在极端工况下对乘客的保护,腾势的很多安全测试要求高于国标,甚至高于欧标。并且,除了按照国内的碰撞标准进行测试之外,腾势还增加了侧柱碰、翻滚实验、火烧实验等来提高品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