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打车软件被消费者投诉》后续
补贴调了又调,软件改了又改
一个多月以来,打车软件烧钱战愈演愈烈
记者探营“快的”总部,讲述“烧钱大战”背后的故事
赵冬(资料照片)
上周五,下午2点,赵冬正对着电脑处理邮件。前台的工作人员拎了一袋必胜客宅急送递了过去。 “还没吃饭?”我问。
“是啊,这一个多月,天天如此,连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作为快的打车的COO(首席运营官,辅助CEO的工作),赵冬主要负责市场运营。
最近一个多月里,“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之间的烧钱战,不仅成为最抓人眼球的新闻,也在短时间改变了多数人的打车习惯。
同时,打车软件带来的问题也受到了质疑。比如,司机用打车软件开车的行车安全,不会用打车软件的老年人常遭遇“拒载”。烧钱之战何时结束?主管部门的介入会给打车软件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对于赵冬来说,会否有明确的答案?一问:面对投诉,你们委屈吗?
“初衷是为解决打车难,不是添乱”
“2013年4月,我们当时借用的是网新大厦,想用至少两年。没想到发展太快,400平方米完全不够,最后把所有的会议室拆了改成办公室。”赵冬说,“快的打车”50人的创始团队刚刚搬进新址,现在整个团队已经超过200人。
在杭州文三路的一间写字楼里,“快的打车”的新办公室里还有很多座位空着,“未来还要扩充团队,这些都是预留的位置。”
“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是浙大的“80后”毕业生,而现在的技术总监和运营总监同样都是“80后”,且是浙大的同班同学。就是这样一家几乎由“80后”和“90后”组成的200人团队,改变着人们的打车习惯。
“昨天睡得很晚,今天看起来比较沧桑。”同为“80后”的赵冬用这种方式向我证明他还年轻。他说从不看媒体怎么报道,对于两大打车软件的报道内容,全都来自朋友圈,“微信上天天有朋友来问我,但我基本都不回复”。
“其实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意义,怎么做好服务才是迫在眉睫的事。现在这么大流量,相比媒体报道怎么写,客服电话打不进来,我们才更着急。”
“当然品牌被曝光也不错。”他补充。
“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衷是为解决打车难,不是添乱。” 赵冬说,最近和支付宝的活动,甚至吸引了来自国外的媒体关注,“长期来看,这个产品能够为大家解决打车问题,比如下雨下雪天,在室内就可以叫到车。当然打车软件不是万能的。”
赵冬承认,“快的打车”等软件在服务方面还存在问题,“流量飞涨,从原来一天的几十万单到现在一天1000多万单,这对司机的服务态度都是考验。”
上周,杭州西湖工商分局就消费者对“快的打车”相关服务的投诉,约谈了支付宝网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及时解决。二问:烧钱大战,何时是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