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两款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刚刚于上月中旬落下帷幕。这场历时近半年的补贴比拼,赚足了大众的眼球,也将通过打车软件叫车的习惯带入了人们的生活。
硝烟还未散尽,近日,交通运输部就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又将打车软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征求意见稿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规定就是:“要求加强对出租车电召服务的统一接入和管理。”
这项被业内视为“收编打车软件”的举措,对“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来说,无疑是一道“紧箍咒”,现金补贴、红包补贴等方式将受到严格限制。
那么,如果出租车电召并入统一平台,能解决乘客“打车难”问题吗?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会否受到影响?建立统一的电召平台,在杭州能行得通吗?
背景 打车软件红极一时,乱象滋生备受诟病
今年上半年,杭城百姓对于出租车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打车软件请大家免费打车了。
从今年1月份,“快的”、“滴滴”两大软件就开始“烧钱”,一方是绑定支付宝,以返积分的方式补贴出租车司机;另一方是植入微信,每一笔成交的单子都给乘客和司机各补10元。之后随着大战升级,补贴金额略有调整,但补贴基本在10元上下浮动。
在杭州打一回出租车,如果不是去太远的地方,打车费通常在20元上下。如果仅是一个起步价的路程,在这样的补贴政策下,乘客只需付1元,就能到达目的地,几乎是“白坐”。
不过,这样的补贴政策虽让乘客交口称赞,但同时也带来了加价打车、隐形挑客等乱象。
打车软件自带的加价功能,让不少人认为会造成打车市场资源分配不公平现象。有人提出质疑:不在交接班时间,常看到一些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在眼前呼啸而过,招手了,车子却不停,这些车是不是去抢加钱的订单了?
在杭州市物价部门的约谈下,从今年3月8日零时起,“快的”、“滴滴”两大打车软件,在杭州取消“愿付(给)小费呼车”功能,加价打车走到了尽头。
5月17日,“快的”和“滴滴”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又不约而同地宣布,当天起停止乘客端打车补贴,不过,司机端的补贴还将继续。
至今为止,司机每在这两家打车软件上接一单生意,仍有3元左右的补贴。但这样小小的补贴,难以掀起大的波澜。无论如何,这场打车软件补贴大战引发的闹剧,已渐渐归于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