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写总结的时候了,昨天,杭州治堵办也发布了他们的治堵年度总结。
从这个总结上可以看到,今年,杭州推行了全市小客车限购、错峰限行、停车收费差别化等一系列治堵措施,合理调整中心区小汽车总量,引导小汽车合理出行,为治堵赢取时间。
对于治堵效果,交警部门用了“道路服务水平提升,道路拥堵里程减少,高峰持续时间缩短,路网行程车速上升,城区整体流量下降,常态堵点有所改善”来形容。
总体效果
早晚高峰时间缩短 车速提高 拥堵里程减少
到11月,“错峰限行升级措施”已经实施了半年,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和实施前的今年4月份相比,全市道路拥堵里程,早高峰从74.14公里减少至68.47公里;晚高峰从72.86公里减少至55.37公里。
早晚高峰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其中早高峰平均持续时间为97分钟,比4月份平均的149分钟缩短34.9%;晚高峰平均持续时间为85分钟,比4月份平均的146分钟缩短41.8%。
更明显的感受可能在车速上,以早高峰为例,市区道路车辆平均时速从40.6公里上升到43公里,限行区域内,平均时速从36.7公里上升到37公里,高架道路平均时速从47.7公里上升到51.1公里。
中河上塘高架一直是拥堵最严重的区域,在通过综合治堵之后,上塘高架拥堵里程由11.2公里减少至9.4公里。其他高架中,德胜高架拥堵里程由2.4公里减少至1.6公里,留石高架拥堵里程由3.5公里减少至2.8公里,秋石高架拥堵里程由2.9公里减少至1.5公里。
措施
停车收费差别化
泊位周转率提高了 停车时间变短了
今年8月,杭州“停车新政”实施,将杭州划分为核心区域、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不同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不一样,核心区域停车价格最高,引导市民在中心城区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而减少中心城区机动车流量,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状况。
根据市城管委统计,目前杭州市区机动车停车泊位总数约为52万个,停车泊位缺口达60余万个,总量严重不足,平均每辆车不到0.5个泊位。
“停车新政”实施以后,截至10月底,日均每个泊位周转次数从实施前的2.6次提高至3.4次,剔除包月与特殊车辆的原因,由实施前的4次左右,提高到了4.3次。其中,核心区域的湖滨、武林商圈周边道路泊位收费价格最高,泊位周转率提高最为明显,特别是湖滨区域,周转率由原来的4.4次左右,提高至5.2次左右。
停车费太高“停不起”,这个价格杠杆也让很多市民选择了公交、地铁出行,即使是开车,停车时间也变短了,利用15分钟免费停车抓紧时间办事的车主越来越多。
据统计,截至10月底,每辆产生费用的车辆停放时间由实施前的1小时30分钟减少到1小时18分钟左右,15分钟免费停放车次增加了22.72%。
新动向:想研发一个手机软件 车主可自主支付停车费
市城管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在市民的意见建议中,最突出的就是司机要走了,但停车管理员却不在。虽然有网上补缴系统,但司机们还是觉得不方便。
这名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研发一个手机软件,可以读取车辆停车时间和收费标准,然后车主自主支付停车费。不过,这目前也仅是设想阶段,还没在技术上详细研究过。“即使有了这项服务,停车管理员还是需要的,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对停放车辆进行有序化管理,不要让车主乱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