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规范推行“乏力”
除价格外,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最在乎的是平行进口车的售后问题。事实上,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到汽车卖场都在试图在售后问题上有所“突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于今年5月15日发布《平行进口汽车市场售后服务规范》,并正式实施;而早在去年9月,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就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签订协议首次推出汽车三包险种,以期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平行进口汽车联盟等单位起草的《平行进口汽车售后服务规范》显示,未来平行进口汽车各相关方都要各负其责,包括对平行进口汽车质量担保服务供应商、售后服务企业提出严格的资质要求。
但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表示,“由于《平行进口汽车售后服务规范》只是行业标准,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故在执行效果上将大打折扣。”
有业界人士表示,现有4S店不愿承担平行进口车型的维修保养工作。而平行进口商承诺的售后服务体系,因为不拥有相关车型的电脑数据,所以无法起到真正的售后服务维修作用,只能提供一般的保养功能。即便4S店愿意承担平行进口车型的维修保养工作,但由于平行进口车型大多来源复杂,数量稀少,因而不可能保证足够的零配件供应,除非从法规层面对此做出限制与约束,从经营角度讲,这是一个不可能的预期。所以,对于平行进口汽车的部分零配件来说,可能要面对等货周期长、产品价格高甚至奇高的局面。
或借反垄断新规“突围”
对平行进口车来说,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的起草或许是个好消息。
记者此前获悉,一份针对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已经正式启动研究起草工作。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是国内第一份与《反垄断法》配套的执法细则。对这份指南的出台,无论是官方的解释还是业内的分析,都是“意味着汽车反垄断将进入常态”。
据悉,自2014年初以来,发改委针对汽车行业反垄断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涉及中外汽车制造商、上游供应商、授权经销商,目前已认定若干企业存在垄断行为,并依法作出系列处罚决定。据专家分析,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具体表现在:汽车企业对整车、配件、售后服务的价格进行限定,对整车和配件的转售价格进行限定以及原厂配件专供等行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何界定整车企业限制平行进口车业务是否涉及垄断尚有难度,但如果界定这些跨国公司限制零部件“平行进口”的措施是否为涉嫌垄断行为,则相对容易。比如平行进口车辆出现问题,要求品牌车企在各地4S店提供零部件支持时,遭到拒绝;或者虽然没有拒绝,但是相对于同一车型的中规车车主,给予歧视待遇或者要求更高价格,做出类似意思表示的车企则涉嫌垄断。因为对于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提供和维修服务,只有品牌4S店可以提供,在市场上存在不可替代性。
对此,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伟认为,就售后维修和配件供应来说,整车厂商在品牌内配件供应市场上往往存在支配地位,而平行进口厂商对配件供应等的需求却常常遭遇整车厂商的歧视对待。“整车厂商限制4S店对平行进口车车主提供售后服务,将存在垄断风险。”
因为,按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等。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出台后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尴尬局面的平行进口车或迎来利好。“如果平行进口车未来能充分利用好法律因素,比如很多限制因素涉嫌触犯国家的反垄断新规,不排除其有‘翻身’大发展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