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接连出走,自动驾驶动荡前行
发布时间:2023-06-12 08:49:40
车企“卷”智能化,怕掉队
目前来看,整个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智能化下半场战局,L2级辅助驾驶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但是L3及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依然面临着商业化难题。
站在车企角度,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无不在“卷”智能化,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不会掉队。谁能率先抢占未来的智能化高地,或许谁就能掌握行业的话语权。
在汽车智能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造车新势力无疑走在了前面。依托在算法、芯片、ADAS平台等多方面的强大能力,可实现“全栈自研”的特斯拉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一马当先;同样专注自研路线的蔚小理,在该领域也名列前茅。
相对而言,传统车企似乎显得“慢半拍”。对比造车伊始就直接将智能属性、辅助驾驶功能当做核心卖点的新势力们,传统车企目前的智能化转型也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特别是外资车企,电动化发展缓慢,且智能化属性缺乏,大量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在体验上仍然停留在燃油车阶段。此种“困局”难免会带来内部的焦躁。比如转型“坎坷”的大众汽车集团,在今年5月就传出计划重组其软件子公司CARIAD的高层团队,以此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当然,面对这一决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赛道,叠加车企“灵魂论”的共识,传统车企正积极转舵前行——包括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研发团队,或是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开展核心技术自研,又或是与相关公司合作,强化相关领域投资,以及吸纳尖端人才等。
比如奇瑞集团打造了专注自动驾驶的公司大卓智能,还招纳了前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谷俊丽;比亚迪则为完善其智能化拼图,去年在上海成立了智能驾驶研究部门,专注于高级自动驾驶领域,今年也在积极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广纳人才。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日前透露,目前比亚迪已经在自动驾驶上招到四、五千人规模的软件团队。
某种程度上,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变革,车企彼此间愈发白热化的竞争,也让行业内的人才流动变得更加频繁。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余有言 编辑:马国平
|
微信ID : 杭州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