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失灵,谁在“轻描淡写”?
发布时间:2024-06-07 09:37:20
只能认栽?“车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现如今,横亘在汽车厂商和车主信任纽带上的问题是,当车辆刹车事故已然发生,到底谁来负责?溯源问究有何依据?
事实或许是,整车厂商掌握了更多的解释权。
不得不承认,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当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消费者的部分“知情权”和“辩论权”,逐渐出现削弱迹象。因为汽车的部分智能属性,正在脱离普通消费者的普世认知。
为解决这一矛盾,如今部分新能源电动汽车上都配备了EDR系统,相当于汽车上的“黑匣子”,来记录车辆的形式数据,例如车速、加速度、制动情况、转向角度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事故调查、行车分析、驾驶行为评估等目的。
但尽管如此,似乎这仍不能彻底消解汽车厂商和车主之间的“拉扯”。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盖世汽车注意到,有消息称,去年10月,国内某新势力车企新能源车型车主在路边停车时,车辆自行加速,踩刹车没有明显减速。一辆在路上正常行驶的另一辆车面对从侧面冲出来的车辆,来不及踩刹车,导致两车相撞。
对此,该新势力车企称后台数据显示在8时22分30秒到33秒之间,驾驶员踩了最大油门;在8时22分33秒,驾驶员踩了刹车。但车主反驳称,车辆车机上自带的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8时22分30秒到8时22分33秒时车辆还未加速,8时22分33秒之后车辆才加速。
最后,该新势力车企工作人员又表示:记录仪时间与后台时间可能有误差。
在这其中,究竟谁对谁错,难以一言以蔽之。
然而,车主与汽车厂商之间的车辆刹车安全矛盾纠纷,不应成为“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另一个侧面。
2021年,新华社曾评论称,在多起特斯拉车辆安全争议事故中,特斯拉均认为刹车系统“没有异常”,事故系驾驶人车速过快、误操作、路面状况不佳等原因造成。问题在于,支撑特斯拉做出相关结论的行驶数据,均掌握在特斯拉手中。
而这——单一方的“数据强权”,或许就是问题所在。
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言:“(车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2024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杭州街头一辆新能源私家车的后窗上醒目地贴着“刹车失灵16个月泵换3次”的字样,似乎在诉说着车主的无奈与担忧。
美国交通部曾对2012-2020年间,特斯拉246起“刹车失灵”事故进行调查。结论皆为,没有证据表明特斯拉的刹车系统存在任何故障。
一边是刹车隐患焦虑,一边是否认车辆存在安全问题。在确有发生的事故面前,消费者只能将惨痛后果大包揽下吗?
必须要正视的是,无论汽车产业技术进展多么超前,归根结底,其本质是为人类服务。作为汽车厂商,其最先有的态度应该是在问题发生之后,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想方设法“解决人”。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 苑晶铭 编辑:马国平
微信ID : 杭州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