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怎么才能又多又稳地拿到机场生意呢?
机场生意也分两种,打车去的和打车回的。司机去机场接,如果排队傻等,往往要两三个小时以上,性价比其实不高。
打车去机场的,除了很少数是接人外,绝大部分是自己去,主要是开会出差和出门旅游。他们从杭州市区的出发地点,又有分散和固定两种。分散在马路上的伸手拦车,随时随地可能遇上,但机会少,事先无法预知,属于可遇不可求型。
固定的出发地点主要又有三类,酒店、单位、住宅小区。其中,从酒店出行的客人最多也最频繁。于是蒋师傅就从酒店开始下手。
他花了足足三个月时间跑酒店,用的方法其实很多跑机场生意的司机(包括黄鱼车司机)也都用过:在一些酒店门前蹲守,时间长了和门童混熟,许诺他们每介绍一个机场客人,给多少好处费。客人上车后主动攀谈,争取留下深刻印象,最后留名片,下次再去机场可以直接联系我……
除了散名片,蒋师傅也搞搞“媒体宣传”,其实就是频繁出没于本地的网站论坛,大量发帖,招徕生意。但这种广告帖,管理员一经发现就会马上删除,不过蒋师傅靠着手脚勤快,帖子即使在网上停留时间不长,也能给他带来几单生意。
莫总说,过去的蒋师傅,只是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顶多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跑机场的回头客。而对蒋师傅来讲,真正革命性的改变,发生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出现之后。
2010年,新浪微博火了,蒋师傅也注册了一个微博,再拉客人,就聊天之后主动让人家“粉我”。层层转发,越传越广,通过微博私信预约的机场生意多了起来,蒋师傅的粉丝发展到两千多个。
2011年,蒋师傅第一次知道微信,是拉了个客人,发现客人说话并不把手机放在耳边,而是像对讲机一样放在嘴巴前,这才知道很多年轻人开始流行玩微信。蒋师傅马上觉得,像这样不用打字,其实最适合出租车司机。自己先注册,再推荐给别的司机,“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但刚开始,他们也只是用微信在开车中途互相联络,消遣聊天。
一天,一个乘客通过微信“查找附近的人”,跟蒋师傅联系上,并约车去机场。这天的蒋师傅多了一个机场生意,但在莫总看来,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这是全国第一个出租车司机,用微信约到的第一笔生意啊,而且发生在我们杭州。
“如果不是乔布斯,不是他开启了智能手机,如果不是移动互联网,我们怎么能够想象,一个人这么方便就知道自己附近有一辆出租车,并且马上和司机产生联系?”
蒋师傅的知名度渐大,微信好友渐多,主动上门的生意越来越多,他一个人跑不过来,就分给其他司机去做。于是,2012年3月,杭州有了全国第一个出租车微信车队(公众账号“杭州V车队”,微信号hzweixintaxi)。
现在,蒋师傅每天几乎只跑市区与机场之间了。就拿前天为例,蒋师傅一共做了6个机场生意。
第一个,早上5:40,从良渚文化村接一位客人,送到机场。
第二个,上午8:40,从机场赶到滨江戈雅公寓,接到第二个客人,再去机场。
第三个,上午10:40,从机场赶回市区省府路,接到一个客人,又去机场。
第四个,下午1:00,在机场接到一个下飞机的客人,回到市区。
第五个,下午2:30,在文一路接到一个客人,赶去机场。
第六个,下午6:00,在机场接到一个客人,包车回到诸暨开元大酒店。
这一天下来,加上顺手做的几个零星散活,蒋师傅一天的营业收入达到1350元——据说这是个可以让杭州几乎所有出租司机羡慕嫉妒的数字。
可蒋师傅觉得,其实还蛮有潜力可挖——上午有两次都从机场空车跑回,如果这两趟不空跑,还有两百多块钱的上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