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简单两个字,却令无数人费尽心思。
7月底,深圳公布下半年将正式实施的“治堵25条”,同时宣布年内出台停驶奖励办法。
8月10日至25日,为保障亚洲青年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南京交管倡导车主在此期间停用少用私家车,奖励为一张荣誉车贴。
显然,比之征收拥堵费,奖励法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要小得多。
一个多月后的9月22日,杭州也将迎来第7个城市“无车日”。但治堵光靠一年中少开停开的这一天可不解决问题。
汽车周刊于上周展开了一次百人问卷调查,看看平日里大家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愿意用其他交通方式代替私家车出行。
近四成人因为停车难
100位有车的受访者,两个开放式问题:一、现实中已经或将来可能出现什么因素,能让你减少开车?二、如果有额外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怎样的条件会令你心动,少开或停开私家车?
调查结果显示,找不到停车位,成为现实中促成减少开车出行的最主要原因,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7%,超过了交通拥堵因素的32%。紧随其后,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着想的需求,占比17%。此外,还有用车成本的逐年增加、地铁1号线的开通方便出行等原因。
而在假设的情况下,问卷结果显得挺实在。适当的物质奖励,比如降低路边停车费,赠送加油卡、市民卡,能让人更愿意经常绿色出行。其中,跟用车相关的奖励将近五成,比例最高。
买了车仍然公交上下班
停车位难寻,是近年来一直较为突出的问题。可这却成为不少人已经或将来可能减少开车的首要因素,多少还是有些出人意料,还颇有点无心插柳的意味。
家住莫衙营附近的“吕家猫猫”,是本次调查的参与者之一。新车买来已3月有余,可正儿八经开出去的,才两三次。现在,她每天依旧2小时公交车上下班。
“开得出去,就开不回来了。头一次就在小区附近兜了半个多小时。”猫猫说,不可能再买辆便宜旧车占位,也不想用加地锁、放油漆桶甚至是请家中老人帮忙抢车位。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停着不开,减少回家找车位的次数。
有同样顾虑的,还有生活在翠苑小区的蒋勤。她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开一停一。开车时带上同事,不开时就搭同事的车。这样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不用考虑回家停车的问题,也无需在单位周边小巷子转圈找空地。“舒坦多了”。
猫猫和蒋勤的情况,也许并不特别,但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
公交地铁上练腹肌
在问卷调查中,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并不为找停车位、道路拥堵等问题所困扰,可同样也在减少开车次数。
“支持绿色低碳出行从我做起。”每当有人问起最近不开车的原因,王宁进总是开玩笑地正气凛然状。其实,他是挟带着瘦身的私心。
从城西家中到之江路上的单位上班,早高峰拥堵时开车与坐公交耗时差不太多。“步行至站台,在公交车或地铁上基本没得坐,收腹站立1个多小时,都是锻炼”。
3月份的一纸体检报告单,令薛永平下定决心放弃开车,连网名都改成了“就是不开车”。
一辆捷安特自行车,与脂肪肝的斗争就此展开。从家骑到单位耗时40分钟,最近这种天气,浑身湿透,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
出于自身健康原因考虑,这理由听上去一定没有为地球环保事业而放弃开车那么伟大,但最终结果都一样。
实在的物质奖励最具诱惑
虽然目前为止,杭州的治堵方案中并没有停驶奖励这一项,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畅想:如果有额外的奖励办法,怎样的条件可以考虑减少开车出行?
提及最多的都跟用车相关。
“比如一年或几年内累计停驶多少天以上,可以奖励一张加油卡。”这样的条件下,费小芳会考虑减少开车,但也要先计算时间、精力成本划不划算。
“绝望的小鸟”想到的则是积分:“停驶的天数可以积分,积到一定点数,就能兑换一些奖励。像适当降低路边停车费,或者调低保费费率。”
而有25年驾龄的张伯想要获得小区内的优先停车资格。“如果每月还能有公共交通费补助就更好了”。
当然,也有人丝毫不为利益所动。赵一就是其中之一。“公共交通必须便利,能有替代的交通工具让我非常方便地从家门口到单位门口。否则,任何奖励都是白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