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有车族对人车分流不适应
当郑先生他们为了人车分流跟开发商“打官司”的时候,葛先生正为了小区要搞人车分流而和物业闹矛盾。“我们小区的路很窄,地下停车位又很少,外边路面又不能停,根本没有条件搞什么人车分流。可前段时间,物业还是在道路上安装了很多隔离墩,本来就很窄的路变得更窄了。”
葛先生的家在丁桥,前年交付,也算是新小区了。整个小区共有10幢楼,可由于开发商拿地不多,整个小区建筑密度高,为了达到规定的绿化率,小区内几乎没有什么停车位,行车道路也很狭窄。“地下停车位只卖不租,数量也不多,我们没能抢到。”葛先生说,平时小区里挤满了车子,经常发生碰擦事故。
可就是这样狭窄的道路,小区物业在前几天还在小区路边设置了隔离桩,原本的双向车道变成了单车道,给小区内的有车族带来不少麻烦。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走进葛先生所在的小区内,喇叭声依然不断,两辆车正面对面堵在一起,其中一辆在倒车时,还碰擦了停在路边的一辆车。
小区道路的另一侧,则放着一排隔离桩,一直环绕小区一圈。小区内大约5米宽的路因为这些隔离桩被分隔成为两部分,一部分约占路宽的四分之一,用来走人。另一部分约占四分之三,是用来行车的。
“路本来就很窄,再这么分隔开,还怎么走啊?”撞车的王女士一肚子火,“尤其是上下班的时候很不方便,不能双向走车,很容易堵车。”
该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设置隔离桩一是为了解决小区乱停车现象,二是出于安全考虑,实行人车分流。
“之前小区路面上乱停车现象太严重了,尤其是停在拐角处,引起不少居民的反感。再加上很多老人和孩子喜欢在小区里散步玩耍,停车占用了正常道路后,居民只能走在行车道上,又容易和开进来的车子撞上。上个月有业主的宠物狗被车子轧死了。我们也无奈啊,只能设置固定的隔离桩来解决乱停车现象。”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设置隔离桩有利于人车分流,为行人安全提供了不少保障。“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可以人车分流的小区。至于堵车,之后我们会在小区内规划单行道路,这样就能够避免堵车现象。”
有人尝到人车分流的甜头
要想做到一下子人车分流不容易,但是部分人车分流还是让不少小区的业主们尝到了甜头。陈先生的小区在转塘,物业是从去年开始逐步在小区内实施部分人车分流。
“我们小区现在是车子能在外 围开,里面是不能开进去的。”陈先生说,小区外面一圈作为行车道,业主只能把车停在外面,然后走回家。“刚开始实施的时候,业主们也闹过,觉得不方便。很多人都不管物业阻挠,直接把车子开进去。物业装的防撞石礅都被撞翻好几个。”
后来物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又修建了3档台阶,然后再摆上防撞石礅。普通的车子都爬不上去,只好放弃。“一年下来,我们也习惯了。感觉这样也不错,至少小区里面绿化带多了好几个,散步的时候不用担心车子,晚上也安静了不少。”陈先生说,部分人车分流后,感觉小区内邻里关系都和谐了几分。
车位规划不足是人车分流的拦路虎
现在不少新社区都标榜“人车分流”,但怎么衡量人车分流的标准,哪些才算实现了人车分流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执行主任王涌彬解释,人车分流的最终目标以及衡量标准就是实现车流、人流互不干扰。要实现人车分流,首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外环路,引导车辆沿小区外围行驶,在小区车行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其次要设置单独的小区人行出入口,在小区内部形成景观步行路,尽量减少人车交叉。
王涌彬主任认为,目前小区想要实现人车分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很多小区原有的车位规划不够。“人车分流在规划层面已经定了明确的比例,要求一个小区按70%的比例或者一户一位的比例来建车位,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很多小区的大部分车位是只卖不租,这样一来,不买车位的业主数量可能会多于剩余车位。这样当业主入住之后,人车矛盾就出来了,本来应该放在地下的车辆因为车位问题,只能放在地面,人车分流也就难以实现。”
因此,要想做到小区人车分流,前期的车位规划就成了重中之重。
名词解释
人车分流:人车分流是指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目前住宅小区在人车分流的实践中,有部分人车分流和完全人车分流两种形式。
部分人车分流:这类人车分流车辆可以进入小区内部,在组团内进入地下或半地下车库,然后通过地下车库的电梯可以直接入户。社区内人活动的主要范围不受机动车干扰。
完全人车分流:这类人车分流的方式通常是在小区的主入口设置地下车库的入口,车辆从主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进入所在组团、单元,然后通过地下车库进入单元电梯,对地面居民的活动基本不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