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水平上台阶 八成纯电动车续驶里程超300公里 “截至2018年底,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265瓦时/千克,成本控制在1元/瓦时以下,提前达到2020年目标。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2.2倍,成本下降了75%。”苗圩介绍,此外,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和整车电控系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续驶里程高于300公里的比例,已经达到81%,系统能量密度140瓦时/千克以上的产品已成为主流,行业领先企业如吉利、比亚迪、广汽新能源、长安等部分产品NECD工况续驶里程超过了500公里。 “4年前,吉利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当2021年补贴完全退出后,在那些纯电动车与燃油车享有同样路权和准购权的城市,如何打开纯电动私家车市场?”安聪慧告诉记者,吉利的答案是,针对安全、续驶里程、充电效率、成本等私家车用户痛点,打造最符合需求的产品。 为此,吉利已经在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布局上投入超过300亿元,拥有了300多项技术专利。比如,为了提高电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吉利采用液冷温控系统,可以实现最高55℃、最低零下30℃的安全保障。又如,鉴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将增加约10公里的续航里程,吉利设计了隐形门把手等七大模块,使几何A的整车风阻系数低至0.237,超越特斯拉Model S成为同级车全球第一。 国内其他骨干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产品性能质量再上新台阶。比亚迪率先实现车规级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大规模量产,百公里电耗降低了约3%;广汽新能源率先量产了纯电专属模块化平台首款产品Aion S;上汽凭借智能热泵空调系统、实现全制动能量回收的智能电控制动系统,让荣威Marvel X以52.5千瓦时的装电量,实现了其他品牌75千瓦时装电量才能实现的续航里程。 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2万亿元 2025年迎来高速成长期 电动汽车的普及离不开配套环境的日益完善。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介绍说,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近30万个,私人桩46万个,充电设施总量达到了76万个。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苗圩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还有效带动了全球主流汽车企业加速转型,跨国企业纷纷加大投入,2020年前后,将国产上市各自的新能源车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国内外研究显示,2025年电池系统的价格将会达到100美元/千瓦时左右,而更严格的排放法规将提高燃油车的成本,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会实现大的突破,迎来突飞猛进的大发展。 “乐观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伴随着电动汽车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驱动电动汽车发展,并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