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0571-85094991    
召回
所在位置: 汽车频道 > 资讯

领克工厂夏令营:一场让家长安心、孩子“开窍”的安全成长课

发布时间:2025-08-18 09:23:27

“孩子说车间里的机械臂像‘安全卫士’,每一步都在给汽车‘穿铠甲’!”“回来就拉着我们模拟心肺复苏,说这是‘能救命的魔法’”……近日,领克青少年交通安全公益课堂第三季的第二场活动——领克工厂夏令营在余姚工厂收官,参与的9-16岁孩子们带着满肚子的新鲜事回家,家长们的讨论也在家庭群里炸开了锅。这场以“安行致远,领创未来”为主题的活动,全程由孩子独立参与,通过他们的视角,让家长们看到了安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居高临下的叮嘱,而是让孩子主动走进安全的世界,把“全域安全+”的种子种进心里。

家长视角:从“隔空牵挂”到“看见成长”

送孩子出发时,不少家长心里藏着一丝忐忑:“放手让他独自参加,能学到真东西吗?”但当孩子带着一身“知识点”回家,这些顾虑渐渐变成了惊喜。

一位爸爸说,孩子睡前兴奋地讲起参观车间的经历:“他说看到钢板被压成车身框架时,老师说这是‘汽车的肋骨’,必须够硬才能保护人。还说每一个焊点都要‘打卡’通过检测,就像我们作业要检查一样认真。”这些从孩子口中蹦出的细节,让家长突然明白:平时开车时习以为常的“安全感”,原来藏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里。“以前总说‘开车要小心’,现在孩子用他的话解释了‘为什么安全’,这种理解比我们说教管用多了。”

更让家长触动的是孩子对“应急”的认知变化。一位妈妈分享:“女儿以前看到伤口就躲,这次回来拿着绷带教我们‘环形包扎’,还强调‘先看环境安全才能救人’。她说老师讲‘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到别人’,这话我们也说过,但从她嘴里说出来,带着亲身实践的笃定,特别不一样。”在家长看来,这种从“害怕”到“会应对”的转变,正是活动最珍贵的礼物——教会孩子在危险面前不慌乱,比单纯说“别出事”更有意义。

孩子视角:在探索中把“安全”变成“自己的事”

对孩子们来说,这场没有家长陪伴的夏令营,更像一场充满惊喜的“安全闯关”。汽车发展史课上,潘同学这样说道: “原来最早的车没有安全带,现在的安全带能‘抱住’人!我以后坐后排也要系,老师说‘安全不分前后排’。”

未来汽车工厂模型设计时,徐同学给模型加了“发光警示灯”:“晚上开车怕被撞,这个灯一闪,别人就知道有车了。”她还认真地告诉妈妈:“以后我设计汽车,安全装置要比玩具还多!”这种主动把安全放进“未来构想”的意识,正是活动想传递的核心。

新车路试环节成了孩子们的“炫耀资本”。陈同学眉飞色舞地跟家人描述:“我们坐的车特别厉害,过积水路面一点不打滑,颠颠簸簸的路也稳得很,工作人员说这是悬挂避震系统在发力,还有专门的淋雨测试检查会不会漏水,每一项都是为了让车更安全!”而后备箱逃生教学后,王同学拉着家人演示:“被困时别慌,找到这个小开关,一按一推就能出来,就像给汽车装了‘紧急出口’!”

从孩子口中的“汽车肋骨”“安全打卡”,到他们主动演示的包扎动作、逃生技巧,领克工厂夏令营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把“全域安全”拆解成一个个可感知、能操作的生活片段。家长们渐渐发现,当孩子真正理解了“安全是什么、为什么重要、该怎么做”,他们会主动成为安全的“践行者”——提醒家人系安全带、纠正乘车陋习、分享急救知识。

这场活动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让安全从家长的“牵挂清单”,变成孩子的“成长技能”。未来,领克将继续用这种贴近孩子视角的方式,让“全域安全+”走进更多家庭,让“安行致远”的信念,成为每个孩子从容前行的底气。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马国平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