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谈价格,电车还能靠什么破圈?
发布时间:2023-12-26 10:13:52
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说话
2023年3月,在沸沸扬扬的降价大潮中,神龙汽车可以说收获了最大的一波关注度。“20万的C6老气横秋,12万的C6大气稳重”,这无疑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以价换量,在新能源市场愈发明显。于是,我们看到了:直降3.7万元的ID.3,虽然卖一辆亏一辆,却也实现了连续多月销量破万的新纪录;“油电倒挂”的i3和iX3,也让宝马成为市场中新能源销量最好的豪华品牌。
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市场累计零售总量为680.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5.2%,其中纯电动车市场销量为456.2万辆,同比增长20%。在增量市场中,所有人都在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身的份额。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业绩报告会上提出:“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并且未来3-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板块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同样,理想CEO李想也曾表示:“到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90%,如果行业只会留下四五家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华为都会在其中,我们试图要留在牌桌上,至少单年要卖出超300万辆车,比原先2025年销售160万辆的目标继续翻番。”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蛋糕”的确还在变得愈发诱人,可最终能够分羹的终将有限。当天际、爱驰、威马等品牌陆续“爆雷”,新能源市场的洗牌速度已经快过任何人的想象。
为了增加自己的市场存量,“价格战”也是这些车企的无奈之举。随着市场变得越来越“卷”,大多数车企的处境只能用压力倍增形容,几乎都在经历着“车子越卖越多,日子越过越苦”的尴尬局面,背后的心酸或许也只有自己明白。
在此过程中,似乎已经被迫形成了一种共识:怎样获利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了,如何囊括订单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必须率先保证份额活下来。
也正是这样,让曾经稳固的定价体系彻底崩塌。甚至,这反而为那些后来者埋下了“隐患”。例如小米首款车型SU7,似乎只能以“低价”亮相才能得到认可,但似乎大家都忘了,这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动轿车,并且在配置和性能方面将有着不俗的表现。
一方面,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动车的价格在不断走低,每一次出价似乎看起来都像是“掀桌子”。但另一方面,这也为纯电动车冲击高端市场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就以小米SU7来说,无论它的价格为多少,毕竟名字中带着一个7,未来如果产品扩充到了SU5及SU3,那价格必将进一步下探。而现实的例子是,在40万元以上市场已经深入布局的蔚来,参考ET5、ET5T、ES6、EC6的成绩单,ET7、ES7、EC7目前的终端处境真的是有些差强人意。
毫无疑问,电车的价格是越来越低了,对于想买电车的消费者来说,实在不失为一件好事。可挑选的车型多,配置一个赛一个高,价格又一个比一个低,谁看了不说一声“哇塞”。
但是,这些疯狂“卷”价格的纯电动车,实则夹杂着车企的焦虑和惶恐,面对市场的竞争,它们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这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淘汰赛,只有活下去的人,才有资格说话。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邓勇拓 编辑:马国平
|
微信ID : 杭州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