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0571-85094991    
滚动新闻
所在位置: 汽车频道 > 资讯

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新能源车充电难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22-08-08 10:22:59

私充难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国内车桩比约3:1,未来一段时间基本还会保持这个比例。”郑甲兔说。此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曾计划,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其中公共桩50万、私人桩430万台。现实情况是,到2019年底,公共充电桩建设量已经完成,但私人桩完成率不足20%。一组可供对比的数据是,美国私人充电桩占市场近八成。

郑甲兔分析,这主要因为国内外居民的家庭住所结构不同。美国家庭大多为独栋房屋,自建私人充电桩条件便利,而国内新能源车的主流市场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住房大多为商品房,尽管车主在夜间给新能源车充电的需求很大,但在社区建设私人桩的阻碍重重,导致国内私人桩比例一直难以提升。

从新能源车消费市场来看,仝宗旗指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消费主体逐渐从B端向C端倾斜。“对于越来越多的私人消费者来说,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在家充电,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私人充电问题越来越突出。”仝宗旗说。

私人充电桩一般随新能源汽车附送或购买,供应量不成问题。公开信息显示,私人充电桩市场份额前五均为车企,比亚迪一家独大。截至2022年5月,比亚迪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最多达136.7万台,占比超过六成,其次是北汽、上汽、理想和蔚来。

但在私人桩的建设上,物业成了充电桩进入小区的最大拦路虎。郑甲兔通过日常调研发现,私人桩进社区难的症结在于资金,即前期建桩的钱谁出,以及建设完成后,当物业与小区签约到期,运营服务费归谁。这些症结的表现则是“存量小区固定车位电气化改造投资大、协调难”。

在电网企业直供电小区,用户报装后,主要由电网企业进行电气改造和提供接入服务。由于预留接入条件有限,车主往往要从电网接入点拉出数十米、上百米电线,才能连到自家停车位,这样施工成本高,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而在非电网企业直供电小区,大多由物业完成改造和服务工作,碍于上述资金难题,和后续服务过程中显著提高的消防需求,物业常常以“消防安全和电力容量”为理由搪塞,建桩积极性不高。

一位主营市场在北京的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电容”确实是进入社区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北京城区土地利用率高、结构复杂,住宅区附近往往还分布着商场、产业园、高校、医院、部队或机关单位等场所,受区域电网电容限制,必须保证接入的充电桩不会引发断电等极端情况,避免对周边单位造成财产或安全损失,这需要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并改进充电桩技术,增加了建设成本。

针对安全问题,特来电提出了“城市运营商”模式,来解决充电功率大、安装审批流程长、小区内停车密度高、距离居民楼近、充电无序等一系列问题。特来电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在城市运营商模式下,特来电可以对一个小区的充电设备集中管控。同时,充电运营商也担当了政府管理居民小区安全充电的抓手。当出现充电安全事故后,政府可以直接问责运营商。目前,特来电这一模式已经在青岛、成都、天津等城市试行。

不过,上述特来电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承认,这一模式得以运行的前提是小区有可供建设的空余用地,而现实问题是,大量老旧小区连最基本的停车位都十分紧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路线图研究(2021-2035)》分析,目前新能源车占比偏低,在小区公共停车位建设公共充电桩,车位利用率低,容易引起大部分燃油车主的反对,油车占位、充电挪车等问题容易激化车主之间的矛盾,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

“统建统管”是其中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仝宗旗介绍说,房地产商在规划建设时,提前规划出一片车位,统一建设充电桩,包括配备配电表、线路等,进行统一管理。“在小区内安装私桩并不是解决居民区充电的唯一路径。”

7月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张雁在表示,在居住社区里加装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修订、发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明确了“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规定,制定了充电设施的规划选址、供电系统、配套设施、竣工验收等方面标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为地方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据。

不过,从中国充电联盟调研数据来看,目前纯电动汽车车主私桩安装成功的比例约为50%,即便到202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七十,仍有三四成车主因各种原因无法在小区安装充电桩。

“解决社区充电难已经提上日程,但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政策落实还要靠地方政府的指导,甚至需要地方政府出台落地细则。”仝宗旗说,车企和车主也要同步转变思路,车企应更主动地帮助车主解决私庄安装问题,如与运营商合作提供服务。消费者也要养成新的消费习惯,从前购买燃油车时,往往只关心车辆性能,不考虑去哪加油,随着新能源车使用的普及,够买新能源车之前,要先考虑充电问题如何解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李明子 编辑:马国平

姓名
联系方式
品牌型号
具体故障
验证码
    消费者可致电杭网汽车热线0571-85053683,新浪微博@杭州网@车行杭州及微信号hangzhouwangbbs投诉汽车质量问题。
    如您遇到车商履行合同约定问题、维修服务收费不符、假冒汽车用品、无故加价等欺诈问题也欢迎您投诉。
    注意:在投诉时内尽可能详细地填写购车时间、地点、具体故障等描述,并填写个人真实联系方式以便跟踪回复沟通。(联系方式仅限于工作人员,不会泄漏给第三方)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