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气囊” 死而不僵
发布时间:2020-01-08 08:47:35
【Man哥语】 不顾产品质量压缩成本的短视行为,必然会为未来埋下随时可能被引爆的雷。
被称为“死亡气囊”的高田气囊“死而不僵”。
高田气囊安全问题爆发已超十年,高田公司(Takata)如今也已宣告破产,但问题气囊带来的问题却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近日,高田气囊又陷入新一轮的安全质疑。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已经收购高田公司的美国百利得安全系统公司(KSS)必须在12月31日之前证明用于更换安全气囊中的新型化学干燥剂对驾车者是安全的。
此前,高田气囊因硝酸铵变质受潮后极易引发安全问题频频爆发召回事件。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召回公告,今年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计1075788辆汽车被召回,其中长安福特因装配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高田公司安全气囊,宣布召回344872辆新蒙迪欧和203004辆锐界,占比接近本月总召回量一半。
此次,如果高田无法证明其含有化学干燥剂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将引发“高田气囊事件”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召回,可能会影响到1亿个气囊,召回成本或高达数百亿美元,对汽车制造商或将造成又一次巨大的打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当地时间12月4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全美将另召回140万辆使用高田气囊的汽车。据CNBC报道,此次召回涉及1995年至2000年期间生产的部分宝马、大众、本田、丰田和三菱汽车。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的新文件显示,高田安全气囊在高温湿热环境中使用时可能会破裂或充气不足。这一新发现的问题已导致一名澳大利亚驾驶员丧生,另一名澳大利亚人和塞浦路斯驾驶人受伤。
在此之前,高田气囊已经在安全风波中沉沦数年。日本气囊供应商高田公司曾是全球三大安全气囊制造商之一。与其合作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包括了本田、丰田、通用、福特、BMW等。
高田公司曾经风光无两,但对利益的追逐促使其作出了错误抉择。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硝酸铵,这种原料虽然成本低廉,但性能非常不稳定,在高温情况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融合,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当安全气囊在碰撞中展开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破裂,导致发生器零件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
因缺陷气囊召回费用激增,元气大伤的高田已于2017年6月26日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其美国子公司则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高田破产时负债约1万亿日元(100亿美元),创出了日本制造业企业破产时的最高纪录。
尽管距离高田气囊首次爆发出安全问题已经过去十年之久,但由此造成的召回直至今日仍未完全结束。 一边召回,一边使用高田气囊问题爆发虽已十年之久,但此后高田气囊仍被很多厂家装进其生产的车辆中,呈现出“一边召回,一边使用”的无奈现实。
实际上,早在2001年高田安全气囊就被发现问题,到2008年出现致死事件,此后开始召回。
根据美国消费者报告的数据,高田气囊故障问题已导致至少24人死亡和至少300人受伤。另据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自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已经有4140万辆车因为高田气囊问题被召回,涉及5600万个安全气囊。
这期间高田内部多次发现旗下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然而该公司却并未上报给整车客户和安全监管机构,甚至还篡改测试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08年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就已为外界所知,但车企们与高田的合作一直都在继续。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汽车厂商间的激烈竞争以及零部件行业的垄断局面所致。一方面,厂商召回需要依赖高田提供的替换零部件;另一方面,高田所占据的份额太高,短时间内无法找到足够的替代厂家。
据悉,对于问题气囊召回,各个汽车厂商大致分为两种做法:一种是汽车厂商先行垫付召回费用,等待高田公司来偿还;一种则是汽车厂商等高田公司支付了费用之后再对已经售出搭载问题气囊的新车进行召回更换。
事实上,高田公司现在已经无法偿还各大汽车厂商的召回费用。2017年5月之前美国召回的4300万个气体发生器中,只有38%得到了更换。也就是说,目前不断爆发的高田气囊大规模召回,压力正转移给被波及的汽车制造商。
“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但他们被套牢了,由于高田公司的破产,他们将不得不承担100%的召回成本。”汽车安全分析和研究提供商valient market research的分析师斯科特·厄普哈姆表示。
事实上,整个汽车行业上下游都在努力降低成本,众多车企对于成本的控制近乎苛求。但不顾产品质量压缩成本的短视行为,必然会为未来埋下随时可能被引爆的雷。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珊珊 编辑:马国平
|
微信ID : 杭州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