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0571-85094991    
滚动新闻
所在位置: 汽车频道 > 资讯

雷军式“All in” 千亿造车的豪赌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1-04-06 10:23:03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 王思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远见》报道,小米独立造车,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豪赌百亿美金。当科技造车从“资格赛”转向“淘汰赛”,小米是舍命豪赌,还是有备而来?在“新造车”马拉松赛道上,小米有哪些机会和挑战?智能造车要多少钱?此时入场晚不晚?如何在自动驾驶、续航等核心技术上突围?雷军式All in,能否复制“从零起步”的成功?第一波成熟智能车的消费浪潮何时到来?本期嘉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经济分会秘书长曾光、方正证券科技和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杭。

小米日前正式宣布,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小米创始人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执行官。

4月2日,一张雷军在小米总部的朋友圈“会客照片”流出——蔚来汽车李斌、理想汽车李想、小鹏汽车何小鹏、比亚迪王传福等与雷军合影,台下坐着美团创始人王兴、红杉资本沈南鹏、滴滴CEO程维、万向系掌舵人鲁伟鼎等。

(一)豪赌背后:短期为生存空间,长远谋“三屏联动”

思远:小米造车似乎是个“狼来了”的故事,几次提起,说着说着成真了。雷军说,“这是匆忙和重大的决定”,两位分别研究半导体领域和传统汽车领域。小米这次“快速进场”,原因是什么?

陈杭:手机行业从2017年四季度出现顶部特征,销量到了历史高位并缓慢下滑,必须找更大的市场。之前布局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空冰洗和小家电、智能家居市场,但打包起来跟手机差不多,这次想以车为核心,打造多屏和全场景,必须要做。

思远:AIoT未来的三块屏——手机屏、客厅屏(家电)、汽车屏,三屏打通,是行业主流共识。曾老师,从工业造车角度怎么看?

曾光:小米造车实际是智能化的延续。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智能电动车不低于总销量20%,保守估计大概500-800万辆,现在是130万辆。2035年规划销售主流车2000万辆左右,空间非常大。智能电动车是跨界产品,是传统汽车业和互联网界的交叉,小米本身有现实的生存考虑和瓶颈——小米选择直接造车,在总量不大、都在亏损的市场中,确实是场豪赌,机会与风险并存。

(二)造车要多少钱,100亿是“起步价”

思远:现在做风险大,但不做就来不及了。小米所谓的“自主造车”,会怎么落地?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100亿美元,对新能源车生产线来说,是什么概念?自建产线和找人贴牌,分别要花多少钱?

曾光:汽车产业和手机不一样——手机开发周期大概是10个月,汽车一个产品研发周期至少是三年,包括产品规划、基础架构开发、产品开发、产品验证等,流程远比手机行业复杂。100亿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对比,特斯拉投资50万辆产能的上海工厂,大概是500亿人民币;小鹏汽车投资10-15万辆产能的广东肇庆工厂,投了100亿人民币。

建工厂对新势力造车,是第二位考虑的。大家普遍会先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研发、核心队伍、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能力。初期都要找代工,像蔚来是江淮、长安;小鹏是海马郑州;理想是力帆等,最后才会走向自建。所以,还是要看小米如何把自身优势嫁接到汽车产品里。整体而言,100亿不多,但也不是很少。

陈杭:目前国内自主厂商上市公司的投入在大几十亿人民币的量级。每年每个车系的研发投入(不包括建产线)在10-35亿人民币。小米100个亿投研发,很可能会打造爆款,短期将资源集中到一款核心车型,目前应该不会投入具体落地制造。

(三)小米造车,入场晚不晚?

思远:“智能车”的制造门槛高不高?新势力说“不高”,因为电池、电机的供应链是透明的,电动车就是“移动的智能手机”;传统造车势力认为,汽车终究是严谨的工业产品,经历了金钱、时间的打磨。新势力因为低估了难度,所以才事故频出。小米这时才入场,时机晚不晚?

曾光:智能车的制造工艺,现在整体有了质的提升。智能车的支撑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数据处理能力、5G技术、传输手段都有了本质提升,服务维度也有大变化,比如智能交互功能、互联。智能汽车是智能终端,是行业的共识。

回顾汽车市场二十年的发展轨迹,2000年国内汽车销量大概是200万辆,而且基本都是国际合资品牌;但2000年-2008年的高速发展期,中国品牌迅速崛起,形成了现在的局面。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有130万辆,2025年在500-800万辆。也就是说,在市场的推进和扩张期,机会没有晚和早,只在于参与者能不能抓住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思远:风口在,是否飞得上去看自己。

来源:央广网  作者:记者 王思远 编辑:虞舜

姓名
联系方式
品牌型号
具体故障
验证码
    消费者可致电杭网汽车热线0571-85053683,新浪微博@杭州网@车行杭州及微信号hangzhouwangbbs投诉汽车质量问题。
    如您遇到车商履行合同约定问题、维修服务收费不符、假冒汽车用品、无故加价等欺诈问题也欢迎您投诉。
    注意:在投诉时内尽可能详细地填写购车时间、地点、具体故障等描述,并填写个人真实联系方式以便跟踪回复沟通。(联系方式仅限于工作人员,不会泄漏给第三方)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