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0571-85094991    
滚动新闻
所在位置: 汽车频道 > 资讯

用户隐私“裸奔”,谁给车企戴“紧箍咒”?

发布时间:2022-05-19 09:45:38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在智能汽车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隐私“裸奔”的隐患。

当你开车行驶在路上,你的行车轨迹、驾驶习惯、语音、视频乃至指纹、人脸识别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可能都被神秘的车联网记录在案。而这些,大多是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最近,售价高达80万的中国品牌智能电动汽车,“变身”成了一辆行走的偷窥摄像头,再度将“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话题”送上了热搜。

一位汽车博主日前发布了一则视频,高合汽车的行车记录仪可通过车主互联功能接收其它高合汽车的信号,并读取这些汽车行车记录仪内容。有车主甚至通过这一功能“巡视全国各地高合销售小姐姐”。

虽然高合汽车回应称,该功能在提车时是默认关闭的,开启时会有明显提示,不存在违反信息监管的情况,但仍难以说服广大网友。高合的事件,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商家的“善意”,这是指望不住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伴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加深,当前智能汽车收集数据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或许,你每天都在被别人卖掉,还在高高兴兴地帮别人数钱。我们不禁要问,在智能汽车时代,隐私究竟意味着什么?

拿“隐私”换取“便利”?

2018年,Facebook爆出数据泄露丑闻,50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该事件告诉我们:数据泄露风险有时候根本就预测不到。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变化太多,应用太广,如果不能谨慎行事,可能会造成巨大的风险。

而互联网趟过的路,智能汽车也要走一遍。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调研结果,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收集的数据容量在10TB以上。

收集的数据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关于用户或用户设备的数据,以及关于车辆的数据。前者主要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乃至驾驶习惯、语音、视频乃至指纹、人脸识别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后者则为日志数据、行车轨迹、驾驶习惯、安全分析数据、自动辅助驾驶信息以及充电信息等。

这些信息,除了为车主服务外,也供车企进行后台分析,用于产品改良和体验优化。然而,由于存在着监管盲区,海量的信息被收集、使用和共享,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比如,那些被高合车主用摄像头在线“巡视”的全国各地销售小姐姐,她们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远隔千里的某位男性不怀好意的凝视。

行踪轨迹属于敏感个人信息,该功能也侵犯了车外人员的个人信息。目前,高合这一功能已经悄悄取消了,变成了“正在升级”。虽然功能下线,但这不只是个案,此前就有多家车企的“偷窥”功能遭到质疑。

小鹏汽车也因“擅自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登上热搜。今年4月,比亚迪和日产也先后宣布,品牌下的相关车辆紧急暂停“千里眼”及远程拍照等相似功能的使用,并进行整改优化。

为了产品体验更好,车企一边说,“保护用户隐私是公司的首要责任”,另一边,则在获取车主隐私信息的边缘试探。比如,特斯拉曾因车内摄像头拍摄高清画面而引发舆论热议,其它大部分智能电动汽车也都配备了车内摄像头,用来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或是支持辅助驾驶功能等。

坐在上帝位置上的车企,知道关于每辆车的一切以及它们在任何时候的位置,而用户则会越来越被动。消费者一面担心数据隐私泄露而心怀忐忑,一面又沉溺于隐私换取的便利中而不自知。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称,某新能源汽车的车载信息及娱乐服务确实给用户带来不错的驾乘体验和便利性,但是根据系统设定,用户在享受服务之前必须输入详细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被存储在MCU媒体控制单元中,即使MCU已经被技术销毁,但上面大量的用户信息仍然可以轻易获取到。

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消费者的隐私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在实践中,隐私保护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是“无人阅读隐私协议”。“一般拿到新车时,用户通常会兴奋得急于体验,对于冗长的APP隐私政策,不会仔细查看,直奔底下的‘同意’按钮。”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如是说,”即使后期APP有隐私协议的更新提示,也有很多用户会忽略。”

“为何国内车企的智能化方面(主要是车联网)走得比国外快?就是用户隐私保护少,而国外车企有紧箍咒,不敢越界。”一家国内车企负责人在与汽车之家沟通中表示,“国内车企没有隐私保护的负担,大多数国内消费者不在乎个人隐私,因为大家习惯了‘集体安全’。”

一个典型的例子,行车记录仪在中国使用特别普遍,但在德国基本没有人用。因为德国禁止私自传播影像,违规者将涉嫌泄露他人的隐私而遭到判罚。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彭斐 编辑:马国平

姓名
联系方式
品牌型号
具体故障
验证码
    消费者可致电杭网汽车热线0571-85053683,新浪微博@杭州网@车行杭州及微信号hangzhouwangbbs投诉汽车质量问题。
    如您遇到车商履行合同约定问题、维修服务收费不符、假冒汽车用品、无故加价等欺诈问题也欢迎您投诉。
    注意:在投诉时内尽可能详细地填写购车时间、地点、具体故障等描述,并填写个人真实联系方式以便跟踪回复沟通。(联系方式仅限于工作人员,不会泄漏给第三方)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