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特供车别买!其实特供车≠减配车,购车时“唯需求论”才是王道
发布时间:2020-07-17 10:27:16
国人对“特供”一词其实有着某种特殊情结。在古代,某某特供往往是皇亲国戚专用,现如今,某样“特供”恐怕也是非一般渠道能弄到手的。但无论怎么说,基本上,“特供”的都是好东西,似乎除了,汽车行业。
什么是特供车
本来“中国特供车”,并不是汽车厂商给的命名,但出现伊始,都会在宣传上打些擦边球,表示专为国内市场研发的意思。本意当然很好理解,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是更多的从中国消费者的角度来研发的车型。
但是,由于不少早期的中国特供车,采用的都是老技术,老平台,因此,也留下了“简配”、“减配”的不良印象。如今,即便确实是特供车,在宣传上也不再那么大张旗鼓了。
全球车型就一定不是“特供车”吗?
与特供车相对应的,是所谓的全球车型,也就是说,在全球市场都有供应的车型。
但其实,即便是全球车型,在配置、尺寸甚至动力方面,国内外市场的在售车型也有所区别。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分车型也属于特供车的范畴。
特供车就一定是“减配”吗?
那么,特供车就一定是“减配”吗?不见得,翻开部分车型的配置单,其实可以发现很多物超所值的配置,全景天窗、真皮方向盘、倒车雷达及皮革座椅等,国外版本可能没有。
除了配置,最被大家认可的是车型尺寸。往往一些全球车型在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动辄加长10公分以上距离,因此,后排乘坐空间确实挺香。
一些键盘车神都在吐槽,外国人其实根本不在乎后排空间,每个家庭都有好几辆车,加长纯粹是因为国人的面子在作怪。
而实际上呢,许多外国人对中国车型后排的宽敞空间艳羡不已,甚至责怪部分品牌对国外内进行区别对待。要知道,论起肥胖率,很多欧美发达国家是居高不下,对后排空间的需求,一点不会比国内少。
除了配置尺寸,再来说说所谓的“老技术、老平台”,这也是特供车比较受人诟病的重要因素。
在前几年,汽车厂商躺着都能赚钱的国内市场,采用老平台加长、拉皮的例子确实不少。
但随着模块化平台的普及,这种做法其实对于控制成本已经没有多少优势。许多特供车已经采用了全球平台,遵循着相同的生产工艺标准,在软硬件科技成色上,也丝毫不逊色于国外车型。
安全才是王道
现如今,真正值得重视的,并不是上述这几个方面,因为国内消费者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碰撞机构的验证下,汽车在被动安全方面的偷工减料已经露出水面。一些车型在国内“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早已经不再取决于配置的高低,而是汽车碰撞测试中那不堪一击的车身强度。
由于国外内对车身刚性的强制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在安全标准上可能有所差异。
比如一些产自于同样平台、拥有同样动力系统的车型,也就是所谓的“换壳车”,哪哪看着都一样,但车身结构强度却有所差异。其实这才是目前体现出“全球车”与“特供车”差异的地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A、B两款车型分属于同一品牌旗下的不同合资工厂,技术、配置、动力、尺寸相差无几,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换壳车。而A车是全球车,B车仅在国内市场供应,这种情况下,A、B两款车的安全标准恐怕就会存在差异。
选全球车or特供车
不过论到该买谁的问题上,每个人的购车需求都不尽相同,许多消费者买车并不是为安全论,每款车的槽点也是不尽相同。
比如皮实点的嫌弃它技术陈旧,动力强劲的嫌弃它油耗感人,内饰用料厚道的嫌弃它败絮其中,中控塑料的又嫌弃它不够厚道,悬挂软和点的嫌弃它开起来像船,够韧性的又嫌弃它颠到你想吐。
所以,购车时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无论是全球车还是特供车,只要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就是好车。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蒋俊 编辑:马国平
|
微信ID : 杭州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