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通勤时间36分钟引热议,你被平均了吗?
发布时间:2020-12-09 14:52:28
前几天志玲发布过一篇关于通勤时间的报道:家到单位,全国主要城市人均通勤时间36分钟!
有不少网友都在评论里说:怎么一不小心又被平均了?
19楼网友@失棉小洋:
#超千万人正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冲上热搜,还以为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话题,点开一看感觉自己又被平均了。杭州人,你们单程通勤都大概30分钟就行?
我家住萧山,每天六点起床,十五分钟洗漱换衣服,十五分钟做个早饭,半小时化妆,出门,经历小电驴、地铁、步行三种交通方式,才能在九点前到达30公里外的公司。
最开始还没买小电驴的时候,用的共享单车+转两班公交车的通勤方案,时间差不多两个到两个半小时,周一再遇上一个堵车就是生不如死。有次156路车堵了好几分钟没挪,给领导请示了一下说可能要迟到后准备追剧,手机突然收到了流量不足的提示,差点给我整心理崩溃。
杭州人每天通勤时间都是多久?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显示,36分钟,是全国主要城市通勤人口的单程平均时耗。其中,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时耗41分钟,特大城市37分钟,Ⅰ、Ⅱ型大城市分别为34、33分钟。
杭州的平均通勤距离为7.4千米,平均通勤时耗为35分钟;宁波的平均通勤距离为6.6千米,平均通勤时耗为32分钟。
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比重,杭州的数据是77%,在特大城市中位列第四;宁波的数据是83%。
像我这样忍受着极端通行的上班族,占据了全国通勤人口的13%,在杭州,这一数值达到12%。
当CBD还未苏醒,泱泱的人流已从四面八方汇聚向一个个小小的地铁站。所有人的脸上都缺失表情,但挂着相似惺忪无力的眼神,不小心在平稳运行的车厢中对视一眼,还会尴尬地移开目光。
这个数据统计靠不靠谱咯?明明我的小区里住的全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大家背差不多的电脑包,在差不多时间去小区门口抢昨晚被人停在那儿的共享单车啊。昨天还看到有朋友在发圈吐槽通勤时间:
有车一族还有每天开车40分钟才到的,何况我们没买车的呢?
现在住的地方房租一个月一千七百五,群租房,水四块一吨,电费一块一度,总共面积32平。之前也考虑过换房子的事,租到偏城西的公司附近,房租两千五左右12平,想想还是放弃了,存钱吧。
我住的远我也知道,如果不是这里房租便宜,谁愿意忍受两个小时的通勤?大城市好在他机遇无限,坏在他残酷无情,而我,除了时间和身体可以牺牲,没有太多别的物质可以支配。
(2019年的信息)
我还有在上海工作的穷朋友,每天从昆山花桥过去上班,坐11号线转车。还看过北京地铁奇景,大妈用蛮力把上班族塞进地铁里头…
大家鱼贯出狭小的车厢,消失在一排排写字楼里,摇身一变成为干练专业的白领,下了地铁都无法再认出彼此,只在通勤路上展现上班族的狼狈一面。
年轻嘛,拼呗,都说奋斗的青春最美咯。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真的可以搏到一个想要的人生。大家加油!共勉。
之所以网友都调侃自己“被平均”,是因为很多人的通勤时间都远远超出了这个平均数,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怎么住城南的在城北上班,住城东的在城西上班,住武林门的在郊区上班,住绕城外的在延安路上班?
当然也有很多是“天选之子”,刚刚好的通勤时间不管用什么交通工具都游刃有余,想锻炼身体还可以走着,来来回回节省下的时间约等于延长了生命。
不过也有网友说,单位离家近不是没有坏处,比如大年三十值班的任务妥妥落在自己脑袋上…
有网友表示,过长的通勤时间其实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过度消耗,当年自己也被毒鸡汤蒙蔽过,放弃之后才发现,还是放弃的有点晚了。
过长的通勤时间,一来耗费时间,二来折损精力。之前就有朋友和志玲吐槽:单程70分钟的地铁,还没开始一天的工作呢,就已经身心俱疲。因此楼里的网友也都表示,要么选一个靠近单位的房子,要么换一份离家近的工作,缩短通勤时间,怎么想都是好处更多。
但是对于一部分网友来说,想要住的舒服一点,势必要放弃一些个人时间。郊区虽远了些,可是房子大,价格便宜,权衡利弊之下,通勤时间长一点也能接受了。
在微博上有关于通勤时间的投票结果里,从占比来看,还是10-30分钟以内的人群居多,其次是30-60分钟,而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人数多于10分钟通勤的“天选之子”。
与此同时也有知名职场博主就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博主看来,如果郊区的房子和单位附近的房子差价不到一倍,那么从长远讲,还是离公司近的住处性价比更高,因为这样省下来的通勤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拓展、提升自己,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浪费在堵车和挤地铁上。
而有些人通勤花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大量的金钱,志玲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和大家探讨过这个问题:每天打车上下班,一个月通勤费2500块,杭州姑娘算了算账:还是比自己开车好一些
杭州姑娘在19楼里发帖算了笔账,每天打车上下班,一个下来要花2500,虽然比自己开车省,但仍是个不小的数目。
可同时也有人愿意选择继续在杭州上班,但是住到海宁去,虽然折腾,反而也多出了陪伴家人的时间。
来源:19楼(my19lou)综合整理自19楼论坛、新浪微博、19楼此前报道等 作者: 编辑:马国平
|
微信ID : 杭州汽车

